【親子教養錦囊】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霸凌陰霾?給父母的實用指南 Posted on 2024-11-212024-11-26Posted in 專欄【親子教養錦囊】 當孩子不再笑,背後的原因可能比你想得更深 當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每天早上用盡各種理由拒絕上學時:「我肚子痛」、「我頭很暈」、「我今天…」,家長可能第一個反應是「太累了嗎?」還是「作業太多?」孩子不會輕易說出口:「有同學搶了我的鉛筆盒,還笑我笨手笨腳」、「下課時,他們不讓我一起玩,還故意撞我」,甚至還有更令人心酸的,掙扎、課堂上的羞辱、下課時無意卻刻意的惡作劇。對小孩來說,霸凌不是一個簡單的「他欺負我」那麼直接的說法,而是夾雜著害怕、恥辱和無助的複雜情感。拒學,可能是一種無聲的求救訊號。不論是校園中被孤立、被嘲笑,還是網路上被公開侮辱,霸凌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根據《國際校園霸凌研究報告》,超過30%的學生曾遭受不同形式的霸凌,其中網路霸凌的比例在過去5年中增長了50%。這些傷害看似隱形,卻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步:建立情感避風港,讓孩子願意說出口 研究顯示,當孩子感覺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時,他們更願意面對霸凌帶來的挑戰。然而,許多孩子因害怕被責備或羞於啟齒,往往選擇隱瞞。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放心地說出一切。例:孩子:“今天在學校被同學笑了,很難過。” 家長:“嗯,這一定讓你很受傷,能告訴我更多發生了什麼嗎?”→ 當孩子分享他們的想法或感受時,要認真思考,不要急於打斷或提出建議。例:當孩子哭泣時,不要說「不要哭」或「這沒什麼」,而是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想哭就哭吧。」→ 無論孩子的情緒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要讓他們知道這些感受是正常的。最後,幫助孩子認識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用情緒對應或練習「我覺得」句型。用情緒顏色分類:紅色代表生氣,藍色代表悲傷,讓孩子用顏色表達情緒。當孩子能清楚表達感受時,家庭互動更能成為情感支持的來源。 第二步:教孩子正確應對霸凌,遠離以暴制暴 為什麼不能以暴制暴?社會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孩子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如果父母教導孩子以暴制暴,孩子可能誤以為暴力是解決衝突的正確方式。更糟的是,這種行為可能讓孩子陷入更大的風險,甚至讓霸凌升級為校園暴力事件。近期一則新聞中,一名家長在得知孩子被同學打後,氣憤地衝到學校質問對方家長,甚至動手毆打。結果兩方家長雙雙提告,孩子的問題卻未得到解決,反而成為媒體的焦點。這正好說明,以暴制暴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感到羞愧或更加孤立。孩子應該怎麼做?言語霸凌:教孩子冷靜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然後離開現場,避免爭吵升級。肢體霸凌:鼓勵孩子大聲呼救並迅速尋求成人幫助。關係霸凌:如果孩子被排擠,家長可以引導他加入課外活動或社團,幫助他建立新的友誼圈,減少孤立感。 第三步:與學校合作,讓改變成為可能 解決霸凌問題,家校合作至關重要。當家長與學校溝通時,應以理性和合作的態度為基礎。當家長與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時,孩子的安全感和問題解決的成功率都會大幅提升。與學校溝通的技巧:聚焦事實:整理孩子的經歷,不帶情緒地向學校說明,並提出具體訴求。例如:「希望學校加強巡視,並對相關學生進行教育。」提出建設性建議:如增加反霸凌課程、建立學生支持小組。協同制定解決方案:如引入專業心理輔導師,幫助受害學生恢復信心。與孩子的溝通也不能少讓孩子參與解決方案的討論,問孩子:「你覺得怎麼做會讓你在學校更安心?」這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自主性,也能讓他感覺被尊重與信任。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但它也可以成為成長的契機。當父母以愛與智慧陪伴孩子,他們不僅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還能學會面對更多人生挑戰。如果您對孩子的情緒或學校生活有疑問,不妨與專業教育機構聯繫,尋求更多實際建議,讓我們攜手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當您發現孩子在情緒管理面臨特別的挑戰,或想更深入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橙智學習行為檢測,協助家長針對性地引導孩子改善情緒控制與衝動行為,幫助孩子在安全、支持的環境中成長。想認識更多孩子特質,歡迎預約行為檢測 人際情緒訓練>>瞭解更多幼兒/兒童心智力一日營>>瞭解更多加入官方Line 台北:@sotpe;新竹:@sohsc 延伸閱讀 >>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教養方針>>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差別>>認識邊緣型兒童一(亞斯伯格、自閉傾向、情緒障礙)>>認識邊緣型兒童二(衝動型過動、注意力缺乏無動力)>>過動症與用藥迷思>>從生理與行為改善孩子的情緒表現>>如何搞定情緒化小孩?成為溫柔而堅定的大人 免費家長線上講座 >> 生詞弄不懂、造句、作文不通,怎麼辦?>> 兒童情緒管理>> 高焦慮只是毛病多、愛挑剔?>> 如何培養有「心理韌性」的孩子:案例解析與訓練秘訣>> 青少年教養講座 歡迎加入橙智Line@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