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場情報誌專訪洪曉芬Emily H.老師〕 文/謝其濬
職場新仇舊恨,如何破冰和解?
職場衝突沒處理好,恩怨就會變成人際關係的「死角」,如何「一笑泯恩仇」,學問很大。若能運用和解的技巧,消弭「新傷」,修補「舊傷」,讓朋友變多、仇人變少,你會贏得更多人脈資源。
職場如戰場,有時難免劍拔弩張、針鋒相對,或是私下過招,互有心結,一旦有了過節,積怨難解。只是世界很小,說不定那天你要求助的對象,竟是過去的「仇家」,如何「一笑泯恩仇」,學問很大。
從事公關的Ruby就有過親身經驗。當時她要離職,花了很多時間做工作交接,沒想到接手的同事A私下跟別人抱怨,說她沒用心交接。Ruby氣憤莫名,一時耐不住性子,發了電郵給高層主管,請他們主持公道,就此跟A結下樑子。結果,換到新公司沒多久,接下一個合作案,對象就是老東家,而且窗口居然是A,讓Ruby感到十分尷尬。
別讓人際關係出現「死角」
除了同儕間的嫌隙,還有一種「恩怨」,常見於主管和屬下之間。橙智首席講師洪曉芬表示,有時主管對部屬愛之深、責之切,要求可能嚴厲了一點,但是部屬年輕氣盛,無法接受,於是雙方撕破臉,彼此不再往來。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部屬漸漸體認到當時主管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是很好的磨練,很希望能重新修補關係。
洪曉芬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她曾對愛護她的主管說出:「不要留我了,我的心已經不在這裡了!」讓對方感到很傷心,雙方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聯絡。
各種新仇或舊恨,往往會變成職場人際關係的一個「死角」。「當你拒絕了一個人,也就等於拒絕了他背後的所有資源」,洪曉芬指出,你的「死角」愈多,所能整合運用的資源也愈少,對自己並沒有好處。慧點行銷企劃統籌楊夙慧指出,對於多數人來說,要主動求和,代表需先向對方低頭,難免放不下身段。另一方面,即使真有和解的念頭,也可能不知如何拿捏時機和技巧,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職場恩怨 小心變成八卦話題
洪曉芬認為,職場上的恩怨化解,可分「新傷」和「舊傷」兩個層次。衝突發生後,趁著「傷口」還沒開始惡化前,儘早向對方釋出善意,較有機會達成和解。洪曉芬建議,在話術上,不妨運用「抬舉」對方的技巧,比方說:「要不是你這優秀,我也不會這麼在乎你的看法」,或是「要不是你以前對我這麼好,我說不定會更生氣」,一般人聽到稱讚自己的話,火氣無形中也會「降溫」,自然也比較容易「握手言和」。
洪曉芬提醒,處理「新傷」時,不要「擺著」等傷口自動癒合,因為辦公室人多嘴雜,你和對方的這段過節,會不斷地發酵,甚至變成同事間的八卦話題,屆時就得花更多力氣善後。
至於主管和部屬的衝突,也有不同的和解方式。如果是部屬得罪了主管,可以在公開場合稱讚老闆,但是切記,要在對方不在的場合,以免讓人留下「拍馬屁」的印象,事實上,透過第三者傳話,主管反而會覺得更開心。如果是主管這一方想要主動和解,則應該採取私下溝通的方式,讓部屬知道你很需要他,「畢竟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求」洪曉芬強調。
從小動作釋放善意
當「新傷」隨著時間變成「舊傷」,和解也需要循序漸進。從空間上來區分,「舊傷」的處理也有兩種類型。
類型之一,就是你和對方還在同一個辦公室共事,只是彼此有宿怨,看到對方,不會打招呼,甚至故意把對方當「透明人」。洪曉芬認為,要化解這類型的恩怨,原則是「從小地方做起」,比方說,搭電梯時,對方趕著要進來,幫忙按一下按鈕,延緩關門,或是幫對方開個門。從這些小動作釋放善意的訊息,時間久了,對方自然會感受你求和的誠意。
忌諱的作法是,主動在工作上提供幫助,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來示威的」;另外,最好也不要在公開場合直接表態,因為這等於逼迫對方必須立刻做出回應,反而變成一種挑釁。
破冰,需要技巧與耐心
如果和解對象是以前的主管或同事,洪曉芬提醒,一定要謹記「能力要提升、姿態要放低」,如果你是在失意落魄的情況下去求和,「對方會認為,你不是來求和,而是來求救。」
這類和解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鋪陳和醞釀。首先,要向對方持續問候,不論寫信、寫卡片都可以,但不要期待對方一開始就給你回應;另外,在公開的場合,多稱讚對方,「好話」終究有機會傳進對方的耳中。甚至故意製造工作上的交集,讓你「名正言順」地跟對方互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正如同「傷口」需要時間才能平復,要化解人際恩怨更需要耐心,洪曉芬以寫信問候為例,「通常寫到第10封,就會『破冰』了!」
想提升領導力與溝通力,歡迎加入個人進修一對一教練、企業內訓領導人訓練
更多橙智成人學習進修課程資訊,
【實體課程最新資訊】,台北、新竹專業訓練中心開課 >>立即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