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e Do Have法則當中有三個部分,我們需要先了解三個部分個別意義: 「Be」的意思就是「是」,從我是誰來定位、決定、設定自己的職務、職稱、角色、甚麼樣的人,Be a leader! 「Do」的意思就是「做」,做甚麼工作、做出甚麼成績、做出甚麼行為、去執行甚麼計畫,Do Something! 「Have」的意思是「有」,擁有甚麼能力、擁有甚麼資源、獲得甚麼成就、得到甚麼支持,Have Something!
很多的朋友都會習慣思考方式是「Have Do Be」,也就是說第一步會先思考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資源、表現、支持,當認知是有足夠充分的準備時,才會進行第二步思考,去「做」與執行,認為自己能夠確認把每一個動作都做到位,沒有閃失,最後自己就真的成為目標中的角色,認為自己終於「是」符合這個職務、職位的角色,大家認為這個思維方式能不能成功呢?當然一定可以,只是我們會把時間多放在哪甚麼部分,我們會一直想我現在到底有甚麼,當想到後才有下一步行動,有時可能錯過一些機會,但穩穩地去做,就會跟大多數人一樣,只要願意花時間就會成功。
我們前面分享了Have Do Be,如果我們換個順序,以Be Do Have的思維,我們的思考會有甚麼變化呢?大家會發現關鍵。 第一步是已經設定為我『是』,也就是在職場中我已經是一位中階主管思維,我已經是專案完成者,我已經是業績冠軍,我已經先決定自己會是甚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