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 運用想像世界幫助孩子學習~假想玩伴的教學引導

【親子教養錦囊】
運用想像世界幫助孩子學習~假想玩伴的教學引導

孩童的玩伴,不一定是實質的玩伴,也可以是虛擬的玩伴,存在於孩童的「想像世界」之中。對學齡前孩童來說,會透過想像、假裝遊戲發展假想玩伴,這是正常發展的過程與現象,孩童會出現與玩偶對話,甚或是與無形的虛擬人物互動;隨著年齡增長,小學孩童也會有假想玩伴,這不是一種「精神解離症」(俗稱人格分裂),而是一種與自己「內在自我互動」(interaction)的過程,亦即一種內在聲音的回應(nature echo),好像是在對自己說話,假想玩伴其實是「孩童自己的一部份」,過程中假想玩伴所說的話,才是孩童自己本身真正想要說的話以及想要表達的真正感受。而當孩童身處壓力、不順遂的負面環境中,常常會藉由模擬、想像的世界來緩解壓力,對孩童來說,這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

► 想像,對孩童來說也是一種真實
      在孩童的想像世界裡,會建構模擬、虛擬的劇情,透過與假想玩伴對話,來抒發壓力及現實生活中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小美在玩扮家家酒,對著假想玩伴(玩偶)說:「……可是你每次都遲到!」,這是因為在小美的生活中,有可能周圍的人經常遲到,這種困惑、不舒服的感覺,孩童會藉由模擬的劇情,在假想遊戲中得到抒發與釋放。假想遊戲中的對話都是孩童自己想出來的,卻是他在現實生活中會經歷的經驗與感受,孩童的心裡世界是很飽滿的。
►想像世界中假想玩伴的神奇力量,會幫助孩童度過難關、抒發情緒壓力
     假想玩伴也是一種投射作用,例如:孩童會把自己、同學或是學校裡、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投射在假想玩伴身上,所以他會模擬他現在所處環境裡的人的對話,建構模擬、虛擬的劇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的孩童通常沒有主導權,很多時候他是無力抵抗的,他通常都是被安排的角色,亦即在現實生活中,孩童沒有發聲、抒發感受的機會,他在現實生活中是個輸家(loser),例如:被安排坐在餐桌前、被安排不能說話;但在想像的世界裡,在這個與假想玩伴的對話中,他可以成為贏者(winner)、主導者,他得到平反的機會,他得以滿足心理的需求,平復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平復的感覺,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自我療癒過程。
        想像世界中假想玩伴的神奇力量,具有一種釋放感受的功能;就如同夢境裡的劇情,會將我們經驗值裡看過的東西、接收的訊息收納在我們的大腦資料庫裡,即使是光怪陸離、奇奇怪怪、亂七八糟的畫面兜在一塊,比如說有恐慌、有壓力、有害怕的劇情,這些劇情、人物都不重要,也不需要太在意,因為這只是對比著在生活中,可能也有某件事情、某個人一直壓迫著你的壓力,而要在意的是在其中經歷的感覺與感受,透過夢境劇情所經歷的感覺,大腦適度的放電以達到釋放壓力、情緒排除的效果。
        在課程中,曾有一位小朋友經常提及自己的妹妹,甚至具體描述妹妹的長相與性格特徵,聽他的描述如此真實,彷彿妹妹正與他一起生活、一同玩耍,他透過教妹妹寫功課的過程,也讓自己完成作業功課,也就是說,他透過教假想、虛擬的妹妹寫功課「妹妹,我教你算這題!這題數學要這樣算……」,同時自己也完成課業了,其實他透過假想玩伴的媒介來教自己學會許多事情,這個孩童是獨生子,渴望有個妹妹可以照顧、可以陪他玩,他創造了一個假想的妹妹,而且栩栩如生。

►假想玩伴的教學引導,分兩個階段說明:
第一階段:在想像、虛擬世界裡,完成抒解情緒、解決問題、建立完整行為模式的歷程
第二階段:建立完整行為模式並類化套用於真實生活中
       曾教過一位小朋友,他在學校人際關係很差,同學總是喜歡欺侮他,當他忍無可忍、暴發的情緒經常無法控制,在每次的課程中教他畫自畫像,每次的創作,他總是結合了所有他認為正義化身的樣貎來畫他自己,他的頭是鋼鐵人、身體是超人、右手是蜘蛛人、左手是變形金鋼,在他的圖畫中看不見自己的樣貎,沒有自己的樣子;每每畫完畫,他會把畫貼在牆壁上,模仿畫裡的神韻與動作,大聲地說:「你再欺侮我,我就要用我的蜘蛛絲把你彈走!」此時,孩童的情緒才真正得到排除與緩解。
       當孩童處在負面的環境中,想像世界裡的假想坃伴正在為孩童內心想法、情緒壓力發聲,我們不能跳脫虛擬世界來解決孩童遇到的問題,因為一回到現實生活,孩童強烈的無力感會立刻升起、不適應;我們要停留在虛擬世界裡,幫助孩童解決問題,要在虛擬世界裡幫助孩童抒解情緒、解決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例如:透過問答情境、角色扮演的引導:「你覺得被蜘蛛絲彈走的小朋友可不可憐?當他受傷了蜘蛛人可不可以去看他?你可不可以借他橡皮擦?」所有的劇情必須在想像世界裡延續並且結尾,要教會孩童有學習方法、學習工具,在想像世界裡讓孩童建立完整的能力,從抒發情緒壓力、解決問題到建立一套完整成功的人際互動模式,這套完整的行為模式會在孩童現實生活中不斷運作,並形成良性的循環、孩童會越來越有信心。
        把想像世界裡的媒介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孩童會經歷在想像世界裡抒發情緒壓力、解決問題到建立完整行為模式的過程,一旦行為模式建立了,就能類化、套用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經驗,每一次的套用都會得到稍好的結果、良性的反應,現實生活中的無力感會因為行為模式的套用而逐漸好轉。

親子教養推薦閱讀
>>放手,讓孩子學會真正的獨立
>>放心放手,讓孩子勇敢闖出一片天
兒童青少年學習課程推薦
>>一對一人際情緒、自信心、專注力訓練菁英家教
>>心志力一對一訓練
>>2016冬令營推薦

兒童青少年免費專業諮詢專線:
台北李昭賢主任:02-27335338分機204
新竹何美雯主任:03-6577638分機74
>>更多兒童課程資訊
>>更多教養培育文章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