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解開成長關鍵密碼:3-6歲幼齡身心發展歷程大探索(下篇)

孩子是上天所賜的奇妙禮物,只要把握孩子發展的重要訊息,陪伴孩子成長,這會是一段見證生命成長奇蹟的美好時光!本期橙智將從幼兒語言發展、社會行為發展兩大面向,帶你窺探幼齡身心奧妙世界,一同陪伴、觀察與解碼孩子的成長。

語言發展:語言能力關乎孩子的智力、學習與人際關係

「臭奶呆」、「聽不懂話中話」、「說話沒禮貎」、「口齒不清」……等這是大多數人對孩子語言發展的評估。一個語言能力好的孩子,理解和表達能力相對也比較好,學習能力和人際關係亦有好的表現;若語言能力不好,孩子可能因理解不足或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被誤認為「沒禮貎」、「白目」,造成學習困難或溝通受挫,因此衍生出智力、學習、社會互動的困擾。

語言四元素「語音、語意、語法、語用」
瞭解語言發展與判斷語言能力

1.語音發展:語音是聲音的一種。

語音發展在嬰兒時期(前語言階段)即開始,分為咕咕期、呀語期、回響期,均為發聲練習的準備時期。進入幼齡時期,會開始發展韻母與聲母,真正說話的開始,進入與他人對話階段,唯獨因孩童的思考邏輯尚未成熟,有些對話尚未具任何意義,家長無須過度擔心,僅需置入正確發音方式即可。

有些1-2歲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可能會有咬字含混的「臭奶呆」,這種現象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如果到了4歲,孩子還是會有「臭奶呆」現象,父母應該留意孩子聽力或構音器官的問題。

2.語意發展:語言的意義。

幼兒在學習語言時會進行分類和組合,有時會犯語意延伸的錯誤,可能詞彙不夠或時間先後概念及數量概念不齊全,錯誤現象僅在說話用詞中出現,在理解上並沒有真正犯錯,例如:所有會動的交通工具都叫「車車」。

幼齡階段,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是平行的。內在語言幫助幼兒控制自己的思考和行為,詞彙的學習影響幼兒的分類系統和概念發展,此階段需要大量的機會練習和擴展他們使用語文的經驗,亦能增強思考推理能力的發展。

有些孩童話說得很多,但仔細聽其語彙的變換性卻不高,例如:正面情緒的表達,有些孩子會很豐富的使用高興、開心、得意、興奮等不同語彙來表達,但有些孩子卻只會用一種語彙一路表達到底,例如:開心。

親子間豐富的言談與親子共讀將有效提升語言輸入品質。

3.語法發展:語言的組合順序及語言的結構。

一歲半左右開始使用電報式語言來說話,例如:要媽媽幫他拿汽車玩具,他會說:「媽媽……車車」,兩歲左右進入「文法期」,開始嘗試各種語句的組合方法,會出現一些倒裝句;三到四歲間,語法錯誤會變得很少。

如果孩子到了四歲以上還在使用電報式語言或出現很多倒裝句,就要特別留意語言的刺激不夠,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4.語用發展:語言的運用,終其一生都在學習。

能依說話的對象和場合,採取不同的說話策略。
另一層面為:聽懂話語的「真正意思」。

用語不成熟的孩子常會被認為「沒禮貌」或「白目」;語用另一發展層面是聽懂話語的「真正意思」,我們平常說話會有表面的話語和真正的意思,例如:媽媽要孩子收玩具去洗澡,孩子生氣丟玩具,媽媽說:「好!你就不要收!你繼續玩沒關係。」通常孩子會知道要收拾玩具,但語用異常的孩子很可能在聽到媽媽說:「繼續玩沒關係!」而繼續玩,媽媽生氣處罰孩子,孩子卻不明白為什麼聽話後,媽媽卻要生氣。

語用發展不成熟的孩子,人際關係通常會出現困擾,尤其是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明顯的語用障礙。幼兒學習語言主要靠聽覺,接收四周傳來的聲音,所以父母如果能常常跟孩子說話,他的聽力和字彙便會進步得很快。

社會行為發展:建立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健全正向性格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不分享」、「唱反調」、「佔為己有」……是幼兒社會人際發展最讓父母苦惱的困擾。3-6歲幼兒是相當「自我中心」的,分不清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幼兒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從卸除自我中心的「動物性自然性格」,逐漸學習「成熟完整社會性格」的社會化歷程,社會行為發展著重幼兒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諸如:輪流、分享、等待、容忍、尊重、關心、互助合作、友好關係,亦即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發展。

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我們不能用大人的視野來對待他們,Understanding!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你才能真正看見他們所看見的世界,他們所接觸、所感覺的世界,如果你有孩子,別忘了!真實參與孩子走過的學習歷程、真實理解現階段的發展特質與學習需求,我們才能用真實的態度與心情去引導孩子未來潛能發展、開拓未來堅定且紮實的美好人生。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