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家有過動兒,讓您的孩子「動得有理」!

「致致(化名)過完暑假就升小二了,老師常像告狀般抱怨著他上課愛講話、愛發出怪聲音、時常坐不住、沒有耐性,像顆勁量電池般中午都不睡覺,經常無法完成聯絡簿的書寫,愛和老師爭執、頂嘴,嚴重影響到全班同學上課的秩序,下課常常跟同學推擠吵架,老師說致致在專注力這方面跟其它同學有明顯的落差,老師問我要不要帶他去醫院做評估,怎麼辦?我的孩子有問題,我好擔心他是個過動兒。」
有時候學校老師習慣透過抱怨孩子或指責家長的方式來進行親師溝通,或許單方面能發洩老師自身的情緒壓力,但往往讓家長更無奈自責,親師對立的溝通往往無法將問題焦點轉回孩子的身上,也無法給予最大的幫助,致致媽媽的擔憂恰反映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根據美國公共衛生局署長的說明:「過動症的病因仍然不明。許多臨床研究指出目前仍沒有一個有效的測試來判斷過動症的成因,造成過動症的原因仍只是猜測。」然而「過動兒」這個名詞越來越常在學校和家庭裡被提起,只要上課不專心、坐不住,就有可能被冠上「過動兒」的標籤。
但「過動兒」真的有這麼多嗎?
根據2007年針對小一到國三學生的研究調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俗稱「過動症」)盛行率達7%,每班平均有2-4名,所佔比例不低。台灣目前有30萬個孩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或「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簡稱ADD),其中有些家長和老師對過動兒有許多認知誤解與教養迷思,因而經常錯失黃金治療期,迫使許多過動兒在無辜狀態下長期接受錯誤的對待,例如:天天被罰抄作業、被剝奪下課時間等。而身為過動兒家長的辛苦也實難為外人道,常見到家長陪孩童寫作業到半夜,勞心勞力,耐心越磨越薄,親子關係瀕臨緊繃狀態。
然而研究中也有令人驚訝的發現,那就是這些孩童的智商普遍高於平均,其中不乏在校是模範生,許多在術科方面都有突出表現,這與家長的不放棄、給予適性的學習方法有關。
針對這項調查,橙智台北旗艦教育中心資深教師黃旋音指出,除了好動調皮、活動力旺盛、停不下來、衝動的孩童外,過度安靜、注意力缺失的孩童也是ADHD的特質,每個孩童的身體細胞活躍程度不盡相同,行為活躍程度大於思考活躍程度的孩童,他們往往不願意聆聽,反應路徑固定,無視於別人的需求,無同理心,喜歡高談闊論以及過度抒發自我,故人際關係差,在學校經常不受歡迎。孩童之所以有這些狀況的反應,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過度的緊張與忙碌,缺乏必要的安靜和穩定性,生活中也缺乏規律的活動量,導致孩童容易呈現身心失衡狀態。
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孩童表面的過動症狀,例如:身體疾病、過敏、營養不均衡、過度攝取糖分、睡眠不足、藥物影響、或是找不到學習方法、學習速度較快而對學校課程感到無聊等等,這些都可能造成孩童有行為表現躁動、過動的現象,呈現肢體不規律的揮動或無法控制的行為衝動。
因此,黃老師建議不要急著幫孩童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用愛心和耐心找出真正的原因,只要能適性因材施教,孩童行為是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被導正的,讓過動兒也能「動得有理」!
(1)透過規律、穩定的節奏訓練,協助孩童排除坐不住、停不下來的不規律因子。例如:舞蹈、有挑戰性的遊戲或運動。
(2)調整孩童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飲食,少吃甜食,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以免誘發    孩童的躁動行為。例如:巧克力、牛奶、以及油炸加工食物,尤其是含反式脂肪不良奶製品,其中奶茶為大忌。
(3)讓孩童有機會身處在巨大的空間動線中活動,以釋放體內積累的情緒動能,例如:於中正紀念堂廣場或是大自然的戶外環境,進行限時、限速的跳躍吶喊。
(4)透過多元素材藝術活動啟發孩童的創造力,讓孩童將創意「動」在正確的地方,過動孩子喜歡被設定明確的挑戰目標,以激發其堅強的鬥志。例如:挑戰家中的     油漆粉刷、策劃家庭旅遊活動或是讓過動孩子成為主辦party或某項計畫的負責人。
千萬注意別讓孩童的生理問題變成心理問題,唯有幫助孩童找出過動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給予適性的學習方式,才是首要之務。
● 更多教養新知,請參閱《新世代兒童教養-心志力教學》
親子教養推薦閱讀

>>不爭輸贏、不較長短回歸親子關係的本質讓孩子與您一路綠燈
>>青少年成長專刊-有效管理情緒,訂做健康生活:找對情緒調適的方法
兒童青少年學習課程推薦
>>一對一人際情緒、自信心、專注力訓練菁英家教
>>兒童專注力一對一訓練,歡迎立即預約
兒童青少年免費專業諮詢專線:
台北李昭賢主任:02-27335338分機204
新竹何美雯主任:03-6577638分機74
>>2016冬令營推薦

>>更多兒童課程資訊
>>更多教養培育文章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